日前,有多家媒體爆料,百度新聞源的收錄規則出現了一些調整。雖然百度沒有正式公開此次調整的具體規則,但筆者自行搜索體驗后并結合媒體的相關爆料,可以發現此次改變主要包括兩點。
以“百度新聞”詞條為例,當我們通過百度資訊檢索此新聞源時,發現只彈出了4頁,一共42個相關新聞源鏈接,這明顯消失了大量新聞內容。或者,再去搜索知名度極高的幾個大眾品牌名稱時,也發現新聞源普遍只有百來十條。
如今,新浪、騰訊、搜狐、網易、鳳凰五大門戶網站的內容在百度新聞搜索結果中大量消失、自媒體內容大幅消失、更不用提一些不出名的站點和網站。
以近期熱門詞條為例,筆者發現檢索“好聲音”這個詞條后,不僅新聞鏈接縮水,而且還未發現有自媒體的相關內容,且鮮少出現五大門戶的新聞內容。出現居多的是一些知名媒體或新聞機構的內容。
通過以上實測不難看出,百度新聞收錄的規則的確變天了。難怪有媒體稱,這是一次史詩級的大調整。
先拋觀點,此次百度新聞收錄規則的巨變,對PR們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更可能是一個新的起點。
長久以來,PR們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擾,就是企業會把新聞稿的發布效果與百度新聞收錄的效果緊密關聯起來,甚至是直接劃等號。
因為在PC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既是核心的流量入口,也是核心的信息出口,而且當時新聞源的收錄規則相較今天是門檻較低的,只要網站安全可靠、有高質量、高頻率具有新聞性的內容,就有資格成為新聞源站點。參考百度站長平臺2013年對百度新聞源的介紹:
“新聞源是指符合搜索引擎種子新聞站的標準,站內信息第一時間被搜索引擎優先收錄,且被網絡媒體轉載成為網絡海量新聞的源頭媒體。”
也就是說,彼時一家媒體網站只要符合百度搜索引擎種子新聞站的標準,它的新聞就能被百度搜索所收錄,而這家媒體也就能生存下來,而它能否生存地更好,就得看它的搜索引擎排名是否靠前,這還就催生了一大批靠“收錄”、“排名”生存的業務鏈。
當時這種搜索引擎的媒體生態,也直接影響了PR們對企業新聞稿發布的KPI:一篇企業新聞稿有多少百度新聞源的收錄,幾乎可以和“有多少優質/正規媒體發布了這篇新聞稿”劃等號。
時間回到2017年,當時百度對新聞源的收錄規則做出第一次調整。一大批小站點、小網站從百度新聞源庫(種子站)的名單中劃掉了,以前一篇新聞稿輕松拿很多個新聞源的效果失靈了。公告稱:
“因百度對時效性內容識別技術升級,原獨立新聞源數據庫的形式已不再適合使用,故取消新聞源數據庫。”
再到今天,百度新聞源收錄規則的又一次重大調整:新聞源內容銳減、各大門戶內容銳減… …這無疑再說,PR不得不建立新的認知:
解答這個問題,還要從互聯網巨頭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說起。
首先,有人可能會質疑,搜索引擎這樣改是否有違搜索引擎“開放性”的初衷。
但事實是,互聯網巨頭之間一直以來都在為流量而爭,從布局各種形態的媒體,如搜索引擎、論壇、視頻、電商,再到近年來各家“媒體號”的興起、優質作者的爭奪,其背后都是內容與流量的爭奪。
競爭關系的存在,就必然導致彼此內容互通設有隱形門檻。正如此次五大門戶的新聞源內容大幅縮減,就證明互聯網平臺間的“信息孤島”現象依然存在。PR們也就不得不面對這一現實,不能把一篇新聞稿在單一平臺的表現與發布效果劃等號。
其次,所有互聯網平臺都開始關注內容質量,加速淘汰劣質的媒體、內容與流量。
這點從百度新聞源屏蔽大量自媒體內容,到此前企鵝號自媒體計劃的巨變等等,均印證了互聯網平臺都在呼應“清朗”專項行動。
根據網信辦數據,“2023年一季度,全國網信系統累計約談網站2203家網站,暫停功能或更新網站48家,下架應用程序55款,關停小程序12款,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4208家。”
可見,整個媒體環境的走勢是:從“散而亂”趨向“精而細”,企業要更加關注優質媒體的傳播效果。對企業新聞稿來說,就要更加關注內容的質量,因為只有優質的內容更容易被優質的媒體關注報道。
綜上,今天衡量一篇企業新聞稿的KPI,已經不能只看單一搜索引擎的新聞收錄表現,而要從內容質量出發,評估一篇企業新聞稿在不同平臺、不同媒體的具體表現,綜合性地判斷傳播成效。而美通社也將在這個過程中,繼續陪伴企業,以強大的媒體發布網絡,幫助企業新聞故事能得到更多優質媒體的報道與曝光。
您也可以關注“美通說傳播”的公眾號:prnewswire
原創文章,作者:凱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aoyaoyao666.com/blog/archives/2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