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1月5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四百味》獨家專訪了杏樹林CCO毛及。醫療數據的寶貴有目共睹,但想直接打通醫院的數據管道,既有極高門檻,操作上也極其復雜。杏樹林用“曲線救國”的方式,聚攏握有醫療數據的醫生,讓他們與自身平臺形成黏性,調動起醫生的自發性和信息互通,從而激活醫療數據客觀價值。
藍馳、寬帶等明星資本的投資,已經為杏樹林的市場認可度提供充分背書。2011年11月成立后9個月,杏樹林便獲得了藍馳創投的數十萬美元天使輪,之后獲得來自寬帶資本CBC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以及雙湖投資領投、開物投資跟投的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初,杏樹林完成C輪融資,由上市公司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天誠實業領投,開物資本繼續跟投。目前杏樹林估值已經超過2億美元。
杏樹林用“小工具”服務醫生和患者,將醫患兩端鏈接起來,打造跨醫院的社交平臺與管理平臺。“我們推出的APP功能主要是給醫生用,因為醫生需要操作的功能較為復雜,APP方便他們來系統管理。而對于患者端,只設計了簡單的微信接口,降低患者使用門檻,同時實現與醫生流暢溝通。”杏樹林CCO毛及說道。
如何激活醫療數據的價值?
按照毛及的理解,杏樹林其實是一家數據公司。
然而,很多公司在大數據的應用上,是先計算后應用,但在毛及看來,這并不適合于所有企業,一是需要龐大的數據計算成本,二是在具體項目應用中,還要進行二次匹配。而杏樹林的方式是以項目需求為基準,反推數據的計算,通過具體項目與相應數據的精準匹配,達到點對點式的價值交換。
在醫生的從業生涯中,經常面臨沒有專業數據管理系統、后期跟蹤管理困難等問題,這些問題長期困擾醫生開展高效工作;另外,醫院之間的診療質量長期不均衡也是目前中國醫療面臨的問題,由于醫院的管理系統單只會留有本院的診療數據,許多跨醫院的數據無法獲得,醫生之間除了常規的交流培訓外,無法在日常獲得更加有效的交流學習渠道。
杏樹林選擇通過提供免費服務的方式,讓醫生流動到平臺上來。通過杏樹林的平臺,醫生可以完整記錄診前、診中、診后的信息,在跟蹤病例情況的過程中,做出有效的病患管理決策。同時,通過跨醫院的相關病例、平臺提供的醫學資料達到輔助診療和自我醫學素養提升的作用。
用小工具切入數據端口
杏樹林提供的針對醫生端的APP產品主要有“病歷夾”、“醫口袋”,杏樹林社交平臺不以APP形式存在,醫生通過“病歷夾”可以記錄每一個患者的情況以及每一個病歷的相關資料,從而達到對患者有效管理;“醫口袋”是一個信息查詢工具,提供知識要點、指南以及文獻等相關內容,輔助醫生進行自我學習與病例診斷;杏樹林社交平臺是連接這兩個APP的接口,形成無障礙的醫生交流社群,辦特診、發帖、日常交流以及線上活動等,都可以通過社交平臺去實現,很好的為“病歷夾”和“醫口袋”做銜接。
不論是“病歷夾”還是“醫口袋”,都是從不同角度對醫生進行服務,通過杏樹林可以將會/轉診、遠程協作等搬到平臺上去實現。對于醫生來說,平臺上收集的數據可以起到對醫生學前教育的作用,幫助醫生強化自身的診療規范性和合理性。
杏樹林通過大量的平臺數據去理解醫生的診療行為、診斷過程,這些場景也可以幫助藥企、醫療器械廠商進行新的產品研發與創新。在沒有任何數據支撐的情況下,藥企和醫療器械商很難契合市場需求,同時也無法追蹤市場的使用情況。通過醫生的診療數據可以為藥企、醫療器械商的這些困惑得出相關的輔助結論。
另外,這些平臺上收納的數據還可以滿足科研性的需求。由于醫院的科室特別多,在診療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數據和流程,這些環節和要素通過各醫院自身的收集是很難做到有效利用的,杏樹林可以通過不同醫院、不同科室的眾多醫生的數據上傳,將各環節數據的完整記錄,幫助科研和創新。
毛及表示:“杏樹林平臺的服務從本質上來說,只是承接一系列相互獨立的項目,杏樹林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在中間對接供需雙方,為交易進行信用交換的支撐。”
在平臺上發生的項目信息,都需要進行兩層核驗:第一層是數據的脫敏,將所有敏感信息和無用信息進行自動剔除,比如與項目無關的聯系方式、身份證號碼等,保留項目所需的必要信息,如地理位置、病癥情況等內容;第二層是將脫敏后的信息通過微信端發送給患者,獲取患者知情同意,只有得到患者同意的信息才會被用作醫療研究。
杏樹林已經與中國市場上數十家領先企業達成長期業務合作,外資藥企十強和國內工業十強超過半數也在接受杏樹林的服務。
醫療數據“守門人”
杏樹林將機構、保險公司、器械廠商、醫生等串聯在了一個“池子”里,用工具為醫生提供服務,使得醫生與平臺結合在一起,相當于是打開了一個引流的入口。目前下載量逾300萬,注冊的醫生用戶已達到102萬,覆蓋了35%左右的中國醫生群體。
杏樹林目前已經和幾個大的保險公司是合作伙伴,最基礎的服務是為保險公司提供大數據處理,將數據梳理成清晰的報告,這是杏樹林一直以來做的最為傳統和基礎的服務。
近幾年,杏樹林也在基礎數據處理的基礎上,注重提取數據的價值。“在大數據的平臺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相關性數據,并依據這些數據給保險公司提出參考意見,讓他們更加清楚的了解市場的變化。”毛及說道。
除了對保險公司提供數據服務外,還會結合醫生資源為保險公司提供后續的服務。毛及認為,確保正確的治療方式和保證患者的依從性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很重要的,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風控的作用。
“我們得確保患者是通過正確的途徑去治療的,而不是被一些亂七八糟的神藥所坑騙。另外,許多患者可能是有正確的就醫過程,但是缺乏自我管控能力,無法保證藥物治療的有效進行,這也會對治療產生影響,從而形成意外出保。”
由于信息化的發展,電子化需求越來越高,數據安全性也成了一個問題,而杏樹林要做的,也就是保證平臺上的信息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不會被泄露給第三方。
ISO認證是對數據安全性的肯定,杏樹林也是在這個行業內,唯一一家通過此認證的公司。ISO認證會從加密流程、人員組織、數據治理等各方面去嚴格管理,當將這一套體系完全建立之后,才可通過信息安全體系的認證。
“不要說其他機構,或者說一些網絡黑客,就連我們自己的數據庫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項目組的人員,都沒有權利獲得這些數據。很多時候,有的醫生可能不太會導出自己上傳的病歷數據,就會直接找我們索要自己上傳的歷史病例數據。這種時候,我們會手把手的教他如何去導出數據,這些數據我們都不會經手。”毛及解釋道。
杏樹林通過APP終端產品將醫生吸引到平臺上,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為一個個不同需求的項目找尋到可靠的數據來源,并在可靠的安全體系下,運用數據,滿足各方需求。
本文原出處為“四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