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11月18日電 /美通社/ -- 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宜信今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2016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期間發布《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技術驅動變革》報告(以下稱“報告”)英文版。
該報告中文版已于今年5月在北京由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及其研究團隊和《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共同推出。報告從政策層、監管、技術以及商業操作等4個維度,分析了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厘清了政府、銀行等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在普惠金融生態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從技術創新的角度闡釋了普惠金融在國民經濟中日益上升的重要作用。
借助本屆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契機,宜信推出了該報告的英文版。唐寧表示:“APEC一直致力于推動區域和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并在開展經濟技術合作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普惠金融也離不開國際視野和國際經濟合作,宜信希望借此與APEC各經濟體政治和企業領導人共同探索普惠金融的國際合作模式。”
“普惠金融,始用于‘聯合國2005普惠金融年宣傳小額信貸年’活動。是指能有效、全方位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尤其為中低收入階層及小微企業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務。”唐寧指出,“因此普惠金融一開始就是全球性事業,需要各國政府、傳統金融機構與創新金融企業等互相借鑒,共同協作,這也是宜信發布這本英文版報告的初衷。”
自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來,“普惠金融”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戰略。在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下,宜信普惠利用移動互聯網及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推出了包括信用借款咨詢服務,抵押借款咨詢服務,小型經營設備、畜牧、農機的創新融資租賃服務,以及基于產業供應鏈的金融咨詢服務在內的創新金融服務。
過去10年,宜信普惠已服務超過200萬有金融需求的群體,平均授信額度為5萬元人民幣,累計促成超千億規模。截至目前,宜信普惠服務已經覆蓋中國251個城市(含香港)和93個農村地區。其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翼啟云服”計劃在三年內為超過兩萬家中小微企業籌集資金200億元;公益金融平臺宜農貸迄今已為兩萬多名女性農戶籌集超過2億人民幣啟動資金;宜信普惠融資租賃業務范圍覆蓋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及地區,涉及農機設備約14大類180種。
結合宜信公司十年的實踐經驗,唐寧指出中國普惠金融有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是信用獲取、信用建立、小額資金的獲取,整個普惠金融在國際上的實踐也是從小額信貸開始的,一些貧困的農村婦女通過幾十元幾百元就可以有改變生存發展可能的這樣的機會,從小額信貸、微信貸如何能夠獲取信用借款,如何能夠打造信用體系,這是普惠金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二階段是多樣化金融服務。普惠金融不等于小額信貸,還包括提供其他諸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存款、理財、支付、保險等等;第三階段是能力建設,面向未被傳統金融服務所覆蓋的人群提供能力建設服務,這是普惠金融和傳統金融不同的地方。
唐寧表示:“普惠金融即是創新經濟的組成部分,也是創新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而創新經濟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與發展的核心引擎。未來,各國將推出更多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技術手段也將獲得改進,更多的國際合作將會實現。我們有理由相信普惠金融將會為更多的普通人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宜信非常幸運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