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1月23日電 /美通社/ -- 2019年1月14日至15日,第八屆中國公益節暨“因為愛”2018致敬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李錦記憑借131年品牌發展積累的實力及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貢獻,獲頒“2018年度責任品牌獎”。
公益節設立于2011年,是國內首個由大眾媒體聯袂發起的以“公益”命名的節日。活動旨在弘揚公益精神,倡導公益行為,搭建多方深度對話、合作溝通的平臺。本屆公益節以“公益創造美好”為主題,現場邀請公益界領軍人、基金會負責人、國際組織和 NGO 領導人、商界領袖、主流媒體等各界代表共同見證活動順利舉行。同時,第八屆公益節再次通過頒獎禮的形式,向和李錦記一樣的公益踐行者們致敬。
李錦記此次榮獲“2018年度責任品牌獎”的殊榮,與其強大的品牌責任理念和堅持不懈的公益實踐探索有著必然的聯系。作為百年民族企業,李錦記牢記“發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的企業使命,不僅“苦練內功”,把質量和安全作為核心內核,更“強化外功”,把“造福社會,共享成果”的理念滲透到企業發展之中。
打鐵還需自身硬,堅守零缺陷質量理念
作為傳承百年的食品制造企業,李錦記持續堅守“食品安全”為企業首要責任,以零缺陷的質量理念實現集團的卓越經營。李錦記首創提出“100-1=0”的品質管理理念,通過嚴謹的質量監管體制、百年積累的質量實踐,全方位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李錦記還斥巨資全面導入 SAP 追蹤系統,真正做到“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控制。為確保原材料供應和食品安全,對大宗農產品還采用了李錦記基地種植的模式。
李錦記新會生產基地建起了世界一流的現代化醬油、醬料生產線,并采用先進的企業資源優化管理系統,建立起 ISO9001質量保障體系、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 -- 食品安全保證體系)和 TQM(全面質量管理)體系。2011年,李錦記成為零缺陷通過美國 FDA 的食品制造企業;2017年,李錦記延續輝煌,再一次以零缺陷通過了美國 FDA 審核。李錦記嚴守質量大關,通過過硬的質量,給消費者帶來始終如一的良好體驗。
責任成就品牌,品牌彰顯責任
品牌建設是延續企業生命力和做大做強的保障,在經濟新常態下,李錦記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持續提升中國品牌的價值和整體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國好品牌。李錦記在 CSR 方面著重發力,秉承“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回饋家鄉,為祖國的慈善公益事業添磚加瓦。
在教育方面,自1992年開始,李錦記在廣東省珠海、江門、新會等地分別建成多所小學和中學,通過投身教育事業極力促進家鄉的人才培養和經濟建設;2006年,李錦記捐資建成清華大學“李文達醫學及生命科學圖書館”;2011年,李錦記援建四川綿陽市平武縣大橋鎮李錦記博愛學校;自2012年起至今,與中國航天基金會合作,共同出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立“李錦記航天獎學金”,并從2017年起,增設了“李錦記創新獎學金”;自2015年起至今,李錦記在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以及成都市財貿職業高級中學等四所職高中餐烹飪專業設置李錦記企業獎教金,為中餐業發展培育更多人才。
在飲食文化方面,2011年,李錦記在全國設立“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全額資助經濟有困難的有志青年學廚。在“思利及人,務實、誠信,永遠創業精神”的企業文化潤澤下,李錦記集團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產生了深度的思考 -- 不僅僅滿足于輸血,更樂見造血扶智,以創新思維整合企業優勢資源,幫助經濟困難青年學習一技之長,讓其走出困境。希望廚師項目是李錦記為困難家庭適齡青年精心“設計”的一個有保障、促使其可持續全面成長并最終成才的公益項目。
在社區方面,2008年,李錦記捐助逾人民幣2000萬元現金和物資,援助四川汶川地震災區重建;2011年,李錦記捐資7650萬元,援建廣東江門“李文達大橋”和“無限極大橋”;2013年,李錦記捐資250萬,援助四川雅安地震災區重建;李錦記敬老扶貧、興醫興教、援鄉建橋,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公益事業累計捐資逾億元。
在環境保護方面,李錦記致力推行綠色生產,不斷采用高新科技和新型清潔能源,將節能減排落實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李錦記使用地源熱泵系統,利用地底恒溫的地熱能源,為發酵中的醬油提供全天候的熱水和冷水;引進光伏發電,利用日照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節省用電之余,剩余電能還能為當地社區提供電力,與社會共享成果;推行多項節約措施,加大中水回用量,以提高污水再使用率;更換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使用大型冷卻塔,提高冷卻水循環利用率。正是憑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做的突出貢獻,2018年11月,李錦記新會工廠榮獲工信部頒發的“國家綠色工廠”稱號。
李錦記中國企業事務總監賴潔珊女士表示:“李錦記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爭做有財富創造力、品牌影響力、社會感召力的優秀企業公民,積極促進企業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未來,李錦記將繼續致力于公益事業,向社會傳遞正能量。”